簡單介紹幾個聲學基礎知識
人氣:1283 發表時間:2018-06-13 06:39:40
1、 混響與混響時間
混響=直達聲+反射聲。
醫學上認為,當大腦對于耳膜所吸收的同一個聲音的兩次時間間隔低于100ms時,大腦不具備分辨能力。換而言之,當直達聲與發射聲的間隔小于100ms時,大腦會判斷為同一個聲音。任何頻率的可聞聲音(在無響室除外)都會產生皇帝位的直達聲跟反射聲。
混響時間是:而按照RT60的標準(假設環境噪音30DB,90DB的聲音,經過房間衰減降低60DB,達到環境噪音30DB所需要的混響時間),一個聲音發聲到混響結束的時間總和。
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了,干凈的聲音就是能保證在RT60標準下,混響時間控制在100ms以內,如果超過100ms那么聽到的就是“轟!轟!”兩個聲音
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聲音的延續性以及觀影的氛圍感,小空間里,全頻保持0.3左右的混響看電影是比較舒服的(既有氛圍,又不過與干澀),也就是“轟~0.3秒~轟”持續的聲音,例如說爆炸。
2、 駐波與波峰、波谷
駐波的書面解釋請自己百度。
簡單地說,傳播本身是一個與時間相關的概念,因此“聲音的傳播”這個動作是由時間作為XYZ以外的第四軸,進行四維變化的(孕媽媽的四維彩超,就是用一個時間軸記錄三維影像變化),而聲音是以正弦波的形式,隨著時間的變化進行聲音的強弱能量變化。駐波就是直達聲與墻面的反射聲在某個位置(皇帝位)剛好經過某個混響時間,形成了能量的疊加,這種疊加如果是正弦波的正向疊加,就是波峰;反而言之,如果是正弦波的負向疊加,就是波谷。
3、 駐波消除的辦法
基于前面兩點,稍微思考一下我們就可以得到駐波消除的辦法。
我們先假定一個理想的聲學模型里,環境噪音是0DB(為了計算簡單,暫不考慮環境噪音)。信號源發出了一個60DB的聲音。假定經過理想的混響時間,信號源希望我們獲得了一個80DB的理想混響聲音,那么這個信號音源所產生的理想反射聲的響度是20DB。
可是如果這個位置是一個駐波位置,假定堆積了額外10DB的波峰,這意味著反射聲達到了30DB(音源直達聲不會變化),而混響后的聲音就是90DB,這就是駐波波峰。而駐波環境反射聲/直達聲=50%。
如果想要消除這10DB的駐波,我們可以
1) 通過吸音聲學體,吸掉這額外的10DB;依舊回歸60DB+20DB=80DB
2)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EQ均衡器(低管就是低頻均衡器的一種)把信號源降低6.66DB,變成53.33DB。因為信號源聲音降低了,反射聲會同樣下降6.66DB*50%=3.33DB,達到26.66DB。53.33DB+26.66DB=80DB
80DB的混響聲音恰好是信號源希望我們得到的混響聲音,因此、兩種方法在理想狀態下,都是可以完成此音頻信號源的信號回放。